ér

胡儿

拼音 hú ér

注音 ㄏㄨˊ ㄦˊ

繁体 胡兒


详细解释

词语解释

胡儿hú ér

1.指胡人。多用为蔑称。

2.清末民初泛用为对外国人的蔑称。

3.指胡人的儿童。

4.果核。

国语辞典

胡儿hú ér

1.古代对北方异族及西域各民族的称呼。

例证《汉书 · 卷六八 · 金日䃅传》:“日䃅既亲近,未尝有过失,上甚信爱之,赏赐累千金,出则骖乘,入侍左右。贵戚多窃怨,曰:『陛下妄得一胡儿,反贵重之!』”

2.胡人的孩童。

例证唐 · 高适〈营州歌〉:“虏酒千钟不醉人,胡儿十岁能骑马。”
唐 · 李益〈登夏州城观送行人赋得六州胡儿歌〉:“六州胡儿六蕃语,十岁骑羊逐沙鼠。”

3.果核。

例证元 · 张国宾《薛仁贵 · 第三折》:“你道不曾摘枣儿,口里胡儿那里来?”

4.清末民初对外国人的蔑称。

网络解释

胡儿

它有两个读音:1.hú ér;2.húr(儿化音,算一个音节,指果核)

汉语词典为您精准解释词语胡儿的意思、近反义词、造句及用法,传承中华文化精髓。

字义分解